近日,一项有关β受体阻滞剂的德尔菲共识最新发布。德尔菲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其使用一系列结构化问卷,从专家小组(10-20人)中收集关于特定主题的真实世界知识,以达成共识。为了形成这一德尔菲共识,专家小组计划进行两次迭代,因为这被认为是达成共识的最优方式。
β受体阻滞剂已被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CVD)。它们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儿茶酚胺,影响心肌变时性、心肌收缩力和肾素释放,具有抗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然而,由于效应的异质性,个体的临床结局可能存在不同的净效应,这可能取决于患者的特征、基础疾病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类型。由于慢性心脏病患者常需终身治疗,因此,平衡β受体阻滞剂的风险和收益是每位患者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部分。需要强调的是,所有β受体阻滞剂均能降低心率(HR)和血压(BP);其心肌净耗氧量的减少表明心肌抗缺血作用可能是一种类效应,但由于所有β受体阻滞剂的全因死亡率和猝死并不相似,它们可能不是类效应。
在没有令人信服的适应症的情况下,有的高血压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之后的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线治疗。事实上,这些建议是基于β受体阻滞剂相关的荟萃分析的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分析数据来自使用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的研究,而不是新的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此,与传统β受体阻滞剂相比,具有β1选择性或血管舒张特性的新型药物比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更有效地降低中心脉压和主动脉僵硬度,并且代谢副作用较少。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及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2将β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CCB和利尿剂并列为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
为了评估β受体阻滞剂(尤其比索洛尔)在心血管疾病连续体中的作用,来自亚太地区国家的11位经验丰富的心脏病专家,基于全面的文献回顾(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证据)和国际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经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达成了36项共识,在使用模式上强调在COPD使用时过于保守,强调目标剂量及最大剂量获益更大,β1受体拮抗剂对重度COPD患者影响很小;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治疗中的获益,强调目标剂量和最大剂量;对于CKD及COPD无调整剂量必要,安全性方面高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更高,脂溶性β受体拮抗剂与较高神经症状相关,药代学方面,比索洛尔在稳定性和选择性方面更好,供临床参考。
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应成为心血管疾病连续体多种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尽管最近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但“β受体阻滞剂”包括一系列具有明显差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的药物,这导致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