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血管内科 > 科室动态

科室动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21:10:28

   

    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规范培训会: 

    1.一般护理:饮食指导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患肢体位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

    2.心理护理患者常因患肢肿胀、疼痛、不能下床活动、治疗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抗凝溶栓治治疗后观察: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等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4.出血观察及护理: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每次用药后都应在专用记录单上记录时间、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和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查化验结果,并签名。

    5.肺栓塞观察及护理:预防治疗肺栓塞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挤压或热敷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以防血栓脱落。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栓塞。

 

0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