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党政要闻 > 内容详情

党政要闻

巴中推进医疗扶贫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    来源:  人气指数: 次      时间:2016年12月06日 00:00:00

让贫困户有病及时看、看得起、看得好

  以“精准医疗”助推精准扶贫,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脱贫攻坚中绕不过的话题。通过医疗救助扶助,解决贫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让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站起来、好起来、富起来,对我市总体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完成“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我市医疗卫生扶贫全年计划总投资2.32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99亿元。实现脱贫致富“医疗救助帮扶一批”,我市步伐坚定。

  “先诊疗后结算,住院4天,只花了两碗面的钱”

  “住了4天院,2500元的住院费和医疗费,我只交了18块。”11月18日,在恩阳区人民医院,家住玉井乡贾村的建卡贫困户、65岁的李仕兰高兴地说,自己4天前得了胃溃疡,没交一分钱就住进医院。病愈出院,只花了两碗面的钱。

  据了解,为确保患病贫困群众及时方便就医治病,恩阳区统一为5.2万建卡贫困户制作了《医疗救助扶持扶助证》(以下简称“《扶助证》”),发证率100%。

  恩阳区卫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力介绍,像李仕兰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拿着《扶助证》、社保卡(如果转诊至区县或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还需要双向转诊单),就可办理住院手续,享受先诊疗后交费的政策。“恩阳区已经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卫计、民政、人社、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等以医保信息平台为基础,实行信息共享,协调运作,构建‘一站式’结算机制。患者诊疗结束交清自负费用即可办理出院手续,实行一次性结算,有效解决患者报销环节杂、多头跑、垫资难的问题。”

  “恩阳区‘先诊疗后结算’的做法,现已在我市‘遍地开花’。”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先诊疗后结算制度”的实施,我市对贫困患者市域内住院负担实行定量控制,即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预付款。“病人出院时只需结清个人应负担10%的医疗费用,其余费用由医疗机构向医疗扶助基金归集单位申报,实行资金预拨、按月结算。”

  此外,为方便群众报费,我市将分散到各相关部门的经办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群众报费。市内各医疗机构均建立“绿色通道”,确保建卡贫困患者优先检查、优先诊疗、优先报费。

  “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有病能及时看,不拖延成大病、重病”

  今年8月初,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民覃发英住进了县医院。康复回村后,他逢人便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现在我只需要把户口本和身份证拿到医院,交到门诊就可以先就医。1300元的医药费,按照医疗扶贫政策,最后只交了130块钱。”

  据了解,针对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全市统一扶助标准,采取精准化、个性化中分类扶助。

  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金额报销,转诊到市级或市外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经现行各类政策报销后的个人自负费用,由“医疗扶助基金”分别按70%、50%给予扶助。

  我市已将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规定的15种增加到37种。一类门诊特殊疾病按1000-2500元/年标准限额结算,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的按病种分别结算;二类门诊特殊疾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报销60%,医疗扶助基金解决30%,个人自负医疗费用不超过10%。

  “医疗扶贫政策是一项立竿见影的惠民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能有病及时看、不拖延成大病、重病。”恩阳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建文说。

  孙建文所处恩阳区人民医院的情况,在全市亦有体现。“9月1日至11月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住院3930人次,发生住院费用1080万元。”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符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99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741万元,通过医疗扶助政策医保多报销24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基本达到100%。

  “截至9月底,全市已经筹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基金9020万元,预计今年全市将筹集2.2亿元”

  通过强力推进“四个到人”(进村诊疗到人、动态管理到人、分级治疗到人、集中救助到人),我市医疗卫生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因病致贫家庭减少至6.58万户,同比减少18.77%。

  成果虽优,未来6.58万户的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扶贫脱贫,任务仍然艰巨。资金如何保障,成为医疗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截至9月底,全市已整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基金’9020万元,其中市级1000万元。”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已资助615.28万元用于102547名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水平60元,对特困供养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全额资助参加医疗保险。

  资金筹措得益于全市建立专项基金兜底扶助。据了解,全市通过县(区)整合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项目、红十字基金会健康干预类公益项目、医药爱心扶贫基金、慈善会基金、财政专项预算等资金,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基金”,归集到一个部门管理,集中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医疗扶助,市级财政按建卡贫困人口100元/年·人的标准补助县(区),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兜底。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基金的建立,医疗扶贫有了资金保障。与此同时,医疗机构的分层控费也在同时发力。

  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我市分别明确刚性的控费标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控制在当次住院总费用的5%以内,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控制在当次住院总费用10%以内,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对贫困患者优化诊疗方案,实施精确治疗,实行健康跟踪管理,切实减轻建卡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门诊的人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