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被认为是最可怕的一种疾病,癌症就是死亡的代名词的错误观念深印在人们脑海里,因此癌症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相当普遍。如恐惧抑郁、猜疑、失望、焦虑等反应及行为退缩、自杀等行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与精神障碍除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进行心理社会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社会心理干预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消除恐惧感,而且可减轻化疗、放疗所致的躯体反应,提高自信心与依从性,甚至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提高生存率。医务人员应该了解癌症患者具体心理行为问题,给予心理帮助
告诉癌症患者真实信息癌症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担心威胁生命及手术、化疗、放疗带来的痛苦,甚至有些患者终日思虑而情绪极其低落,影响食欲、睡眠等。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这些心理反应,不少患者家属主张对患者应善意地封锁信息。但是保密会使医务人员和家属有意无意地与患者拉开距离,而患者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周围人的语气、表情和态度等非常敏感,对他们的模凌两可的回答产生疑虑。一旦患者中了解真相,会产生严重的被抛弃和被蒙骗感,患者的绝望、抑郁及悲伤等情绪反应更为严重。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世界卫生组织都主张告诉癌症真实的信息。对一些过分敏感的患者难以接受的患者,可以告诉他病变处于良性和恶性之间,不积极治疗有转化恶性的可能,这样可以增加对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留有一定的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