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倾情关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为“三无”老年患者铺筑寻亲路
作者: 来源: 人气指数:
次 时间:2016年04月01日 09:02:15
“三无”患者送入科,医护携手齐救治2016年3月16日19时49分,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了一位老年女性,年龄约在70-80岁左右,该女性由急诊科送入科室,呈浅昏迷状,身上无任何能反映该患者身份的信息以及亲属联系方式,面对眼前的十万火急,值班护士何程、刘宏玲,值班医生张磊没有作过多的考虑,救人要紧,迅速将其安排在55床,立即展开救治。病情稳定后两名当班护士为老人打来热水擦洗身体、更换病员服。科室按程序报告总值班、科主任、护士长及保卫科。满满的关爱浸满了整个夜晚,仿佛是自己的亲人一般,为患者输液,翻身,倒小便,密切的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变化,一夜未眠。 科室领导关心切,亲力亲为把“病”看3月17日一早,护士长李庆平早早的赶到了科室,第一时间查看该患者,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一夜的努力,患者神志有所恢复,能基本认知,但仍吐词不清伴有严重听力障碍,无法询问清楚家庭住址及亲属关系。科主任杨明正在亲自过问病情后,特意嘱咐主管医生张磊。除了积极救治外,还要关心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查看患者衣物有无身份信息,及时帮老人找到亲人。 为让老人找到家,微信铺筑寻亲路为了帮助老人找到亲人,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想办法,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护士长李庆平决定将老人的情况通过微信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晓,借助社会力量让老人与家人早日团圆。众人齐心力量大,微信一经转发便收到了大量网友的回复,众多爱心人士纷纷表示将竭尽所能帮助老人找到亲人。家人焦急求帮助,好人一生多平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走失期间,其家人已报警寻求帮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警察顺利找到了正在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老人,看到奶奶走失后,不仅得到了及时救治,还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的孙子留下了激动的热泪。他说:“奶奶走失后,我焦急万分,多亏了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没有您们,不知道奶奶会变成什么样子,您们待病人如亲人,特送上一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三无”病人是患者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没有亲人,没有钱,甚至没有身份,大多生活不能治理,往往是被路人发现后,拨打120急诊入院。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医院秉承天职,义无反顾的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在医患关系严峻的今天,用真诚架起了一座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包容了亿万温情;用爱化作了明媚的阳光,照亮了迷惘的心灵。可是,虽然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但当医院面对“三无病人”的救治、护理等相关费用问题时又该怎么办?所谓“三无病人”是指病情严重亟需救治,但一无治疗费、二无身份证明(包括无姓名和居住地)、三无责任承担机构的病人。差不多每个医院都会有一本医疗欠费账单。特别是在关于急重病人“先看病、后收费”的政策出台后,一些公立医院反映医疗欠费情况更为严重。一项2011年关于全国27个省份630家医院“三无”病人欠费情况的调查显示,全国医院一年“三无”病人欠费大约有30亿到40亿元。 近年来,围绕救治危重“三无”病人的问题,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各地相关机构都在寻求破解之道。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也要建立相应机制,利用“应急救助基金来“买单”。国家卫生计生委曾指出,各地应该在今年9月底前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自11月起,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急重危伤患者施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对无身份证明,没有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没有抢救治疗经费患者进行救助所发生的费用,可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补助。每一个被救助的病人,当医院提出质疑时,都将由公安、民政等多部门配合,协助核查,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新农合参合人员,民政部门负责审核病人是否为城乡低保对象、是否有负担能力等,经查实身份、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的病人,基金不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