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这里人民勤劳朴实,拼搏实干。这里矗立着一座护航生命健康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
南池院区
南坝院区
感染病院区
她始建于1943年,从一个占地面积268平方米、仅有8名职工的县卫生院发展成为占地面积300亩、职工2000余人、编制床位2358张的四川省十大医疗作战区领头医院、巴中城市医疗联合体牵头医院、秦巴区域医疗联合体牵头医院。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筚路蓝缕,她始终牢记健康使命,朝着“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职工幸福”的目标坚定前行。
初见:巴中县卫生院
“当时医院位于小祠堂街对面(原县粮食局位置)。一个堂屋,进去一个天井,又是一间堂屋加厨房,面积约268平方米,房屋破旧。医生仅4人,主要是中医,不但不能做手术,就连基本的量体温、测血糖、消毒输水都不会,只能治疗些伤风感冒之类。”这是老一辈眼里,最初巴中县卫生院的样子。
1943年3月,巴中县卫生院正式成立,院址设在禹王宫(原县粮食局处)。
1942年,经当时四川省卫生处批准成立巴中县卫生院(现巴中市中心医院前身),列为丙等,任命李光祖为卫生院院长。
1943年3月,巴中县卫生院正式成立,李光祖未回巴中任职,当时任命何子芳为代理院长,有职工8人。
▲照片由李辉祖生前提供。根据退休职工张淑兰回忆,上图为成立之初的巴中县卫生院。张淑兰,1935年生,1950年进入医院工作,1990年退休。
1949年6月,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的李辉祖出任院长
在他的主持下,医院开始走上现代医学发展道路,可以诊疗内、外、妇、儿等疾病。
▲拍摄于2005年的李辉祖,照片由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提供
1949年11月29日,巴中解放。
1950年1月,解放委员会接管巴中县卫生院
委任李辉祖为院长,赵介梅为指导员,当时职工10人,病床20张。医护人员实行供给制,每月发六元钱,每年发两套衣服,伙食由公家负担。
1952年,购买龚家公馆(原县卫生防疫站),租借天主教堂(今巴中卫校址)为病房。
1952年,巴中县卫生院成立检验科。
▲此照片由鲜雄圃提供。1953年巴中县卫生院检验科工作场景,当时的手动显微镜由晏阳初负责的农复会赠送。1953年 摄
▲此照片由李辉祖生前提供。
1952年巴中县卫生院迁址到原县卫生防疫站(今巴州区妇幼保健院),上图为1953年欢送职工刘克静的医院部分职工留影。
1953年,中央慰问团奖给巴中县医院超短波治疗机一台,万能手术床一台,万能产床一台,无影灯一台,外科手术包1个。当时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务人员的报酬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
第一次更名:巴中县人民医院
1954年5月1日,巴中县卫生院更名为巴中县人民医院。
院长由黄裕民代理,职工41人,设置病床30张。
1954年由财政拨款在城西新市街修建住院部楼房等附属建筑。
▲始建于1954年的住院楼 来源:巴中市中心医院档案室
1955年,县医院能开展上腹腔手术(如胃大部切除、胆囊摘除)、白内障摘除、扁桃体摘除等。
1956年,由上级拨款在新市街住院部前修建门诊部、职工宿舍及行政用房。原门诊部房屋交防疫站使用。
▲来源:巴中市中心医院档案室
1956年,中央卫生部奖给县人民医院钢丝床60张。
1958年,县人民医院开始做男女结扎手术。参与除“八害”运动,被评为省先进卫生单位。
同年,县人民政府把税务所、保险公司的房屋拨给医院设立第二门诊部。
1959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鲜雄圃出席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此照片由鲜雄圃提供。1956年2月27日,巴中县体检组人员留影。
1963年,县人民医院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战略医院之一。
1966年修建外科病房及手术室,后拆建为南池院区病房南楼
▲此照片由李辉祖生前提供。1966年3月部分职工在当时的南池院区合影
第二次更名:巴中县人民卫生防治院
1969年10月28日,县人民医院与卫生防疫站、卫生学校、妇幼保健站合并,成立巴中县人民卫生防治院。
1969年,成立医院革命委员会,主任梁英,职工155人(含卫生防疫站27人、妇幼保健站4人,卫校6人),病床200张。
第三次更名:巴中县人民医院
1972年,与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分开,恢复名称“巴中县人民医院”革委会主任谢育生,共有职工162人(包括卫校6人),病床220张。
1974年,在原胜利街(今川剧团附近)修建五楼一底的门诊大楼。后修建了职工宿舍一幢。
▲来源:巴中市中心医院档案室
1978年5月,撤销医院革委会,恢复院长制,王肃为院长,职工211人,病床218张。
1979年,修建了有三室一厨、二室一厨带有阳台的四楼一底职工宿舍。
1982年,巴中县人民医院外科获省卫生厅先进集体称号1983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三分之一县卫生事业整顿建设医院。共有职工308人,病床251张。院长李良文。
同年,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签订三年(1983-1985)人才培训合同,在邀请专家来院讲学的同时,派遣医护人员到重医大附属医院学习新技术。
1983年至1985年修建病房大楼及手术楼5163平方米。
▲修建于80年代的南池院区病房南楼,来源:巴中市中心医院档案室
1985年,完成三分之一卫生事业整顿建设
经验收,医院一切建设全部合格,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当时职工349人,病床359张。同年医院成功开展一例创伤性断臂再植手术,填补县显微外科空白。
▲来源:巴中市中心医院档案室
1989年5月6日,四川省县医院管理协作组第五次大会在巴中县人民医院举行。
▲该照片由李良文提供
1990年6月9日,川北医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结业,在巴中医院实习。
▲此照片由李良文提供
▲1985年医疗设备(器械)统计,来源:《巴中县卫生志》
巴中,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这里人民勤劳朴实,拼搏实干。这里矗立着一座护航生命健康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
第四次更名:巴中市人民医院
1993年,巴中建地设市,巴中县人民医院成为巴中市人民医院。
1994年科研项目《小切口二指引导复位髓内固定术》被巴中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改进与应用》被授予三等奖。
1995年初,职工484人,床位200余张。1995年底年门诊量18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9000余人次。
1995年3月,由巴中县人民医院协作完成的《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的病因学探讨》课题荣获卫生部1994年度科学进步二等奖。同年,被批准为川北医学院和省部级重点中专达川卫校教学实习医院和教学医院。
1995年12月《泪囊鼻腔吻合上泪道置管术》获巴中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医院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
1997年1月科研开发(推广)项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儿童肺炎住院及病死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子宫次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用于子宫颈癌的治疗》被授予巴中市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三等奖。
1997年11月被四川省卫生厅医政处、省农村卫生协会、省卫协县医院管理协委会授予四川省县级医院管理优秀奖。
1998年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家远程会诊教学定点医院。
1998年-1999年度科研项目《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地区行署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市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带蒂阴囊皮管I期修复尿道下裂》《颅骨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地区行署授予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开发(推广)项目《茶色素对血脂逆向调节的临床实验研究》《颅骨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带蒂阴囊皮管I期修复尿道下裂》被授予巴中市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白内障囊外改良摘除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石症技术改进与应用》《首例手术切除颅内巨大脑膜瘤》《巨乳症单蒂皮瓣整形术的技术改进与应用》《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非正常中期妊娠》被授予三等奖。
1999年医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199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扑灭工作先进单位”。同年11月,被四川省人事厅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2005年,再次被授予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2000年3月,四川省卫生厅发文《关于同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47所医院级别等次的通知》(川卫医发〔2000〕006号),巴中市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2000年5月被巴中地区行政公署授予扑灭“二号病”疫情工作先进集体。
1999-2000年医院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显微手术在眼科中的应用》获二等奖,《中三段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重建术的应用》《医学统计处理软件的开发应用项目》荣获三等奖。获巴州区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获二等奖,《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胸腔灌洗引流对急慢性脓腔的应用》《碘伏在浅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分别获三等奖。
2001年12月成为川北医学院教学医院。
2002年1月16日,南池河院区举行门诊住院综合楼奠基仪式。
2003年6月9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到医院非典隔离病区视察,给予肯定。
2003年7月被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巴中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
2003年8月14日,乙型脑炎流行,医院成立临时科室,专门收治“乙脑”病人。
2004年6月23日,医院在全省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成效卓著,被省卫生厅表彰。
2005年12日,南池院区门诊住院综合大楼进行验收。
29日,住院部、急诊科搬迁至南池院区门诊住院综合大楼,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正式运行。
▲曾经的第二门诊部、急诊科
2005年12月,《电视腹腔镜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职工白华兰发明的“输液辅助装置”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2006年3月4日,完成全市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为一名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2006年5月9日,医院护理部被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等联合授予“四川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2006年10月20日,《巴中日报》报道:“我市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记巴中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2006年10月27日,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女儿、全国女子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紫阳率全国女子医师协会会员视察医院软硬件环境建设情况。
2006年12月1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莅临巴中指导工作,在我院看望了部分医护人员,深入急救室和病房与住院患者亲切交谈。
2006年12月16日,医院首次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手术,成功实施2例。这也是巴中医疗史上首次开展冠脉介入手术治疗。
2006年9月15日,医院新购置的德国西门子通用血管造影C臂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开展介入诊疗项目。10月10日,医院新购置的德国西门子开放式核磁共振正式投入使用。
▲当时投入的德国西门子通用血管造影C臂机系统,2006年8月9日摄
自1995年以来,先后购买的大批新设备相继投入使用,有力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大幅提升。
2007年3月,《一次性前路减压植骨矫形治疗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一层吻合法在直肠癌低位直肠前切术中的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获得巴中市2006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先后派出三支医疗救援队分赴灾区救援。
8月25日,医院被评为四川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截止2008年2月,医院编制床位708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7人,市学科带头人12人,市科技拔尖人才3人,省级专委会成员1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专家津贴3人。获省市区科技进步奖50余项。
2009年4月,《经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获2008年度巴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五次更名:巴中市中心医院
2009年6月26日,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川医名检准字【2009】2),巴中市人民医院更名为巴中市中心医院,并启用巴中市中心医院印章。7月28日,医院通讯地址由“新市街134”为“南池河街1号”(区民政局执行)。
2009年12月25日,我院正式成为三级乙等医院(川卫办发【2009】674号)。
2010年4月26日,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李紫阳、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北京延安八女联谊会副会长柏小坪,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少数民族基金管委会秘书长刘晓明,副秘书长唐哲秀带领“萌芽工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专家医疗队14人走进四川巴中革命老区,走进巴中市中心医院。专家组开展义诊,手术指导、查房、并在医院七楼会议室进行学术讲座。
2010年8月25日,我院举行欢送援助几内亚比绍出国人员座谈会。
2012年5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开展“香港儿童基金会援助项目”。
2012年8月2日,南江县发生煤气爆炸事件,我院积极组织急救。
2012年9月14日,苏平昌和黄春泉赴几内亚比绍进行医疗援助。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我院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2014年3月,我院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4年,英国华侨可力来信,感谢我院医护人员在其母亲住院期间精心照顾,他感叹:“从这家基层医院,这些医护人员身上,我看到了正能量,看到了祖国的巨变和美好的未来。”该事迹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并登载在《大众健康报》上。
我院获2013—2014年度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2015年7月12日,我院牵头成立“秦巴区域医疗联合体”,成功主办了“互联网+”协作医疗论坛,与137家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实施双向转诊,倡导合理诊疗。
2015年9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一名21岁的通江籍女子在我院的精心组织诊治和护理下顺利手术产下我市首例四胞胎。
2015年9月,根据《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作战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5】233号文件),我院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全省十大“医疗作战区”领头医院。
2015年11月4日,我院承办四川省三甲医院技术协作暨医疗联合体建设研讨会,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等15家三甲医院签订技术帮扶合作协议。
2015年11月16日,德国SES组织专家Hans Nijhuis博士来到巴中市中心医院作学术交流。这是我市迎来的首位学术交流外籍博士。
2015年11月,医院与工商银行合作,正式推出“银医一卡通”。
2016年3月24日至2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龙晓勤率采访组一行来院就降药价、惠民生和医疗精准扶贫进行了专题采访。
2016年6月6日—7月2日经国家外专局邀请,德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Hans Nijhuis博士再次志愿来巴中市中心医院开展为期一月的诊疗指导工作。
2016年6月30日上午巴中市中心医院举行互联网+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2016年7月9日上午,香港儿童医健基金巴中新生儿综合救治项目终期评估会在市中心医院举行。香港儿童医健基金会项目执行总监李桂芳及评审专家一行出席会议。
2016年7月15日,经市政府同意,巴中市卫计委正式批准同意在巴中市中心医院设立巴中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填补了我市无老年病专科医院空白。
2016年8月18日,中央电视台(CCTV)综合新闻频道《新闻联播》以“健康中国”为题播报全国医改成果,节目中巴中市中心医院“降药价,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代表四川亮相榜首。
2016年9月1日,在第十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健康生活”为题,报道了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相关内容。
2016年9月23日,我院儿科通过2016年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验收合格,被批准授牌。
2016年12月18日,医院全力以赴抢救“巴州区金碑乡12·18中毒事件”中的患者。
2017年1月3日市长何平在我院抢救 “12·18”中毒患者的情况报告上签署“面对急难任务,勇于担当,措施有力,取得显著成绩。向‘参战’的全体医务工作者表示感谢!”
2017年1月8日,我院参加中国援非洲几内亚比绍第14批医疗队的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苏平昌,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黄春泉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回国。
2017年3月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市文化馆举行全市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我院8个项目获得2015-2016年度巴中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囊括了该年度所有奖项的40%。
2017年4月25日,国家医改复核评价组组长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曹建波一行,来我院对我院医改工作进行了复核评价。巴中市政府副市长邱成平、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佘晓东等陪同。
2017年4月30日,巴中市中心医院的医改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人民网、美丽巴中等多家知名媒体上报道。
2017年12月11日,医院妇科被四川省妇女联合会表彰命名为“四川省巾帼文明岗”。
2017年12月,医院作为国家卫计委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定点筛查和随访单位,被评为“2015--2017年度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优秀项目单位”称号。
2017年12月26日,四川省卫计委正式发文,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获批成为省乙级重点专科。
2018年4月26日,南坝院区正式运行,当天进行空中“120”暨空地医疗救援演练活动,并举行了“庆五一”文艺汇演。
2018年5月30日,医院科研团队独立完成的《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2018年9月,肛肠痔瘘中心成功开展首例腹部无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妇科成功开展了首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
2018年10月18日上午,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袁海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调研员刘宏林一行来我院调研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罗上莒等陪同。
2018年11月2日下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与市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双方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专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和交流。
2018年12月4日,巴中市中心医院完成全市首例也是全省首例跨区域空中转运病人,受到央视、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媒体的争相报道,引发热议。
注:以上图文来源于《巴中县卫生志》、巴中市中心医院办公室、档案室和部分离退休职工,部分内容根据离退休职工回忆整理。